top of page

【樟之細路 Day3】雨水沖刷後留下來的是純粹還是泥濘



在第一天我們看氣象就知道行程第三天會下雨,而且是整天100%那種。經過第一天的慘劇(前情提要:Day 1),我在第二天晚上就跟玲說我們明天取消任何跟步道相關的行程,如果是原始林徑,我覺得還比較好走,可是濕滑的石階真的母湯。


【樟之細路 Day 3】


  • 總距離:23km

  • 總時間:9hrs

  • 行程:金廣福公館>姜阿新洋樓>中恕館>姜氏家廟>北埔橋>竹49>黃金傳說窯烤麵包>月眉橋>三灣老街


雨點後方的紅瓦


我沒有想過自己有一天會穿著防水外套、撐著傘在大雨天觀光。低著頭看著金廣福公館介紹字碑時,我心裡這麼想。


金廣福公館建於 1834 年,是當初建來招收墾佃、徵收隘租的總部。金廣福不是一個人,至少我當初以為是一個人,細查資料才知道,金指的是官方,廣是客家人,福是閩南人,也就是由官方主導、補助,再由客家、閩南人合資建造的墾號。


雨中的金廣福公館


隔壁矗立的壯麗豪樓,是姜阿新洋樓。姜阿新與金廣福公館有一點點關係,他是金廣福墾首姜秀鑾的後代,雖不是富二代,但靠他自己賺的錢已足以庇蔭姜家不知道幾代。


姜阿新畢業於日本東京明治大學法政科,回台後先投入林業,但做沒多久發現茶葉比較有趣(或是有賺頭),於是轉作紅茶、綠茶、膨風茶(東方美人),並外銷到世界各地,成了當地知名的富貴人家。


光賣茶似乎無法滿足姜阿新的事業企圖心,他在二戰後還曾出任台灣第一屆臨時省議會議員、新竹客運董事長,後來還兼著賣糖、罐頭成功累積財富。他於 1949 年在北埔成立永光公司,其販售的永光紅茶銷量之好還被譽為北埔茶虎。事業越做越大,勢必就有越來越多政商名流前來找他洽公,而在這個沒什麼派頭旅店的北埔,姜阿新決定自己蓋一間結合招待所與自家住宅的洋樓。




洋樓建好,可說是北埔的帝寶,更是鄉民引以為傲的精神指標。只可惜,姜阿新野心過大,太急著擴充事業版圖,加上經營不當,這洋樓沒住多久,就被銀行查封。最後,他舉家搬離北埔這個傷心地。


姜阿新洋樓於 1995 年由「財團法人金廣福文教基金會」進駐做為會館使用,2001 年核定為新竹縣定古蹟建築,2013 年由姜阿新第三代集資買回,最終這洋樓又重回姜家名下。


不知不覺這姜阿新洋樓講了一大串古,想當初在大雨中只想趕快離開,沒想到背後有這麼一串故事。



記憶裡的那座小廟


離開姜阿新洋樓,我們來到北埔的信仰中心:慈天宮。


穿過雨珠,視線所及的慈天宮被藍色棚布遮蓋,顯然正在整修,幸好內部照常開放,我們行參拜之名,行躲雨之實,趕快躲進宮內。


走進宮內,甩乾雨傘,一抬頭看到的是傳統廟宇常有的中庭,一顆顆雨滴從中庭上方的天空滑落,那瞬間我想起了阿公。


photo credit: 玲


我阿公除了跟我阿嬤一起在路邊賣中式早餐之外,下午他也身兼廟公之職。說是廟公,那也是我印象中的他,實際上他好像只是幫忙整理打掃而已。


還記得小時候下午不用上課,我就會騎著腳踏車到廟裡找阿公,幫他依序跟眾神明點香,從天公伯開始,然後是好漢公,還有左右兩邊叫不出名字的神明,以及神桌下的虎爺、廟埕的百年樹公。接著我會拿掃把幫阿公掃地。說是掃地,其實大多只是隨便揮揮,盡量把落葉掃一掃,大致上看起來還算乾淨,我就會把掃把丟一旁,開始我的放空時間。


放空時,老樹公、天上的神明都是我腦中劇本的配角,我會想像他們正看著凡間的人類,對著大家指指點點,看到有人做壞事,就會降下大雨,有好幾次還真的就下起了磅礡大雨,伴隨雷聲轟隆,閃電交加,我就會幻想自己有法力,可以把壞天氣趕走。


那間廟我們小時候都叫它好漢公廟,自從上了高中後,就再沒機會經過了。寫這篇文章時查了一下才知道已經改名「竹仔港義民興佑宮」,外觀跟我印象中的樣子已然不同,本來一間小小的廟,如今變成有三層樓的「宮」,門庭的老樹好像也長得更大,廟埕的空地顯然也重新鋪過。


還記得那時總喜歡跟弟弟妹妹一起在廟埕跑來跑去,阿公坐在廟前喝茶,靜靜的看著我們,有時會開口要我們小心一點,但大多時候他什麼也不說,就是坐著,靜靜看著他的三個「乖孫」。


高雄市永安區義民興佑宮。Photo credits: 地理資訊科學研究中心

苦行


我很不想用這個詞,但我現在回想起來,真的是苦行,在不停歇的大雨中不斷的行走,完全沒有風景可言 ,就是一直走、一直走(突然有點想唱一首歌),如果這不是苦行,什麼才是苦行。


徒步旅行事後回想都很美好,就連淋雨走在四下無人的荒地中,記憶裡的樣子也沒有那麼可怕或是讓人崩潰。可是雨水不斷打在臉上、手上,以及順著褲管流到襪子裡,浸濕了腳踝、腳底,那感覺可是真真切切的。


台三線苗栗段很多這樣的景象,我跟玲說看起來好寧靜,每次看到類似的地方,我都會說一次,講到她不禁說「不是每個地方都長差不多嗎!」
當下看到我就覺得好美,趕緊拿出手機拍下來,果然有拍下來是對的。

走在竹 49 縣道,我問了玲出來這麼多天,家人有沒有說什麼,她說家裡沒有人能指揮她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我笑說:「因為你是老么啊!」,她反問我:「這跟老么有什麼關係?」


我有一個妹妹、一個弟弟,妹妹與我差三歲,弟弟與我差五歲。從小,我弟就是一個比較無法被管束的小孩,但某方面來說他又很乖巧,至少從沒有在人生道路上走偏過。他也是一個比較替自己著想的人,他知道怎樣是對自己好的,也知道在怎樣的狀態下可以讓自己過得舒服,儘管無形中可能造成別人麻煩就是了,身為哥哥也只能苦笑。


所以我對老么的印象就是:活得自我,玲確實也給我這種感覺。她聽完好像有點贊同又有點不是那麼贊同,接著問我,「那你覺得老大又是怎樣?」


此時我們正在磅礡大雨下行走,我想了一下說:「我覺得會給自己很多不必要的壓力與責任。」




雨中的琴聲


頂著風雨前進,玲突然說她想起以前來過這,她記得附近有一間聽聞很厲害的窯烤麵包店,叫作「黃金傳說窯烤麵包」,我笑說這名字是以日本節目為靈感嗎?


查了一下,發現剛好這間麵包店就在我們的行進路線上,而且顯示當天有營業。但我們不敢大意,因為我們是平日出發,前兩天的經驗,很多店雖然標示有營業,但實際上沒有,或是提早打烊。


於是,黃金傳說窯烤麵包成了我們最大的前進動力,滿腦子想的都是麵包的香氣,還有熱食的溫暖。


我們沿著竹 49 縣道,一旁就是大埔水庫。我們經過一處林蔭道路,玲突然說:「我有印象來過這裡!黃金傳說快到了!」「真的嗎!」我興奮地問,玲快速的點頭,我們的腳步突然變得輕快,甚至感覺已經聞到淡淡的麵包香氣。


走著走著,我聽到清脆的琴鍵聲,可是斷斷續續的,稱不上旋律,就是單個琴鍵發出的聲響。接著我看到遠處一排座椅,設計成鋼琴黑白鍵,某一排甚至有觸控感應功能,因為雨滴掉落,而觸發了聲響。


我興奮的捲起袖子,回想腦中依稀還記得的旋律,緩慢的彈出貝多芬的《給愛麗絲》。


▲看得出來對鋼琴已經很生疏...



據我媽說,我還沒上幼稚園就開始學鋼琴,是當時團體班中年紀最小的,但老師覺得我很有資質,一直要我媽不要讓我中斷學習(雖然也可能只是鼓吹我媽繼續繳學費的說詞)。我爸媽還因此買了一台直立式鋼琴。在 20 幾年前,一台一、二十萬的直立式鋼琴,對一個收入普通的家庭來說是非常大的一筆開銷,但我爸媽卻沒多想就花下去。後來,縱使我家經濟遭逢鉅變,我爸媽仍堅持讓我們三個小孩學鋼琴。


為什麼這麼堅持讓我們學鋼琴呢?我上次回家這麼問他們,「一開始是想說培養你們的興趣,但弟弟妹妹出生後,不給他們學的話怕他們長大會覺得不公平。」從以前就很注重公平性,我爸媽希望我們三個小孩不因為父母親的偏心而有分歧。只可惜,最後真正熱愛彈鋼琴的只有我妹,弟弟天生就是個好動的孩子,坐不住,而我也對彈鋼琴沒什麼興趣,現在一年可能只會碰兩三次。


對於一個小孩來說,每天得騰出一兩個小時的時間練琴,真的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明明電視機就在旁邊,大好天氣在外面等著自己,卻得窩在 88 個黑白鍵前,一遍又一遍的重複彈奏同一首曲子。


我記得,在我小六時,有一天我真的受不了。那時候我已經從團體班畢業,但爸媽希望我能通過 Yamaha 六級鋼琴檢定,所以讓我繼續跟著一位老師一對一上課。那天我跟媽媽說我不想去上課,一開始她當然是生氣的說不行,但我不斷的哀求她,甚至有點鬧脾氣說出「我就是不想去」這種話,她很戲劇化的拋下一句話:「好啊,你打給老師說你不去啊......」這句話我只聽到前半段,後半段因為外面車聲很大我沒聽清楚,但聽到關鍵字而開心不已的我,趕緊衝去電話旁準備打給老師,結果我媽不可置信的盯著我說:「所以你真的不在乎跟我斷絕母子關係?」


啊,原來後半句是這個啊......



就要到了!


「就要到了!」玲興奮的說,我也好興奮,看著已經在視線範圍內的「黃金傳說」,只要走過這座橋,就可以吃到暖呼呼的料理了!


「耶!有開耶!」我開心的大喊,跟玲一起收傘,興奮的走進店內。


因為是星期三,店內沒有太多客人,只有一群貴婦們忙著自拍,還有一對夫妻靜靜的用餐。一位女士親切的招呼我們,應該是老闆娘,表示哪裡都可以坐,我們選了一個靠窗的位置,把包包丟到地上,脫掉濕漉漉的外套,掛在椅背上。


老闆娘遞給我們菜單,上頭的披薩、燉飯立刻吸引了我們的注意,快速點完餐後,我跟玲幾乎是小跑步的衝到麵包櫃。只是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平日,麵包種類不多,加上麵包體積都滿巨大的,我們有點猶豫不知道怎麼下手,最後討論決定買兩個,一個當作晚上宵夜,一個是隔天的早餐。


時值 4 月,天氣微涼,但長時間行走,加上穿防水外套,脫掉外套後,裡面的 Tshirt 都是汗水,也因為衣服濕濕的,在室內還覺得有點冷。老闆娘似乎注意到我們滿身雨水,送餐前端了熱水過來,替我們解寒。


好不容易等到餐點上桌,快速替披薩、燉飯拍了幾張照片,我們分別吃了一口燉飯與披薩,玲幽幽地問:「你...覺得好吃媽?」「我覺得...」




餐點味道怎樣我就不多說了,每個人口味不同,留待大家自行嘗試囉!(只能說不要抱太大期望)


用餐期間,店內陸續又來了幾組客人,我滿驚訝平日中午竟然有人特地開車到這裡用餐,因為這邊離市區有一小段距離,加上又是雨天。是真的為了這裡的食物,還是只是想到一個比較清靜的地方呢?


外頭又開始下起雨,本來想等到雨停再走,看來是躲不過了,我們穿上外套,背包上肩,再度啟程。



園林春?園林村?
看到了很繽紛的房子。
賣填縫劑、黏著劑、還有...海菜粉?

是...鬼屋嗎?


離開峨嵋,我們先到了三灣老街,但因為當天幾乎沒有任何店家營業,而且冷清無比。我見老街旁一個女人在處理蒜頭,前去攀談,詢問附近有無值得一覽的店家或是景點,結果她反問我們:「你們來這邊幹嘛,這邊沒什麼啦!」玲跟我大笑,因為黃金傳說的老闆娘也是這麼跟我們說的。


台灣老街很多,多到不知道怎樣的街叫作老街。大學時曾環島,去過台灣各地的老街,每條老街長得都差不多,賣的東西與夜市大同小異,了不起多一些當地的知名物產,像是臭豆腐、香蕉、海產等等,但除此之外老街的外貌沒有太大分別。


這趟旅程的第一天開始,我認知到一件事,雖然每條老街長得相近,卻有各自不同的發展史,那些被現代水泥建築取代的磚瓦蓋成的老房,曾住著在當地生活的先民,可能務農,也可能經商;可能是漢人,也可能是客家人,甚至是原住民。


可三灣老街,真的,沒辦法激起我想要進一步認識她的心,就像看到一個無感的約會對象,就只想趕快吃完飯走人。



三灣老街遇到的可愛貓!


這天最辛苦的路不是一早淋雨前進的過程,而是三灣老街後的路。從三灣老街到我們下榻的民宿還有一小時的步行路程,我們到便利商店買了泡麵跟一些零食,準備作為晚上的晚餐,因為民宿附近看起來沒有任何店家。


離開便利商店後,我們開玩笑說,不知道民宿老闆願不願意晚上載我們來三灣覓食?或至少可以借我們機車?我認真看著玲說,女生在這種時候還是比較有優勢,可以跟老闆「遊說」一下,她翻了個白眼,但她說可以試試看。



去年前往加里山也在這間7-11稍作停留,沒想到會再次與它碰面。
這個社區非常非常幽靜!路上幾乎沒車,民宅內也靜悄悄,沒有任何人聲。雖然穿過社區是繞路,但我滿慶幸當初這麼做。


抵達民宿,我們看到建築外貼著大大的「售」字,我心頭一涼,跟玲確認是不是這個地方,因為我們的住宿都是由她負責,她也很緊張地說是這邊沒錯,她訂金都付了。


我們半信半疑的沿著坡道來到一處很像某工廠的建築物前,兩條狗,一白一黑,大老遠聽到我們聲音就瘋狂吼吠,見到我們越靠近屋子,越發凶狠。我與玲緊張的走進屋內,試探性的問「有人在嗎?」老闆聽到我們聲音,走了出來,「你們有預約住宿的對吧?」我們點了點頭,接著帶我們到屋子的二樓。


老闆是一個中年男子,微微發福,帶著眼鏡。他不是很熱情的那種民宿老闆,相反的,他給我一種內向的感覺,講話沒什麼表情。


二樓有五間房,還有一個大大的客廳/交誼廳,屋內瀰漫著濃厚的蚊香,老闆解釋因為山邊蚊子多,所以整天都會點著蚊香。「那個...老闆,這附近有什麼賣吃的店家嗎?」我們與老闆閒聊了一下後,玲試探性問。


「這裡沒有啦!你們有準備晚餐嗎?」老闆好心詢問,「恩...沒有耶。」玲撒了一個小謊,「還是晚點我要出門順便載你們出去買?」「可以嗎?太好了,謝謝老闆。」玲與我開心的向老闆道謝,我們約了一個時間在一樓集合出發。


「還真有你的,但我怎感覺他有點怪怪的。」

「你不要這樣,人家都要載我們出去吃飯了!」


或許是老闆有點不苟言笑,加上整個環境相當詭異,讓我突然對這個地方還有老闆產生不信任感。



民宿老闆從流浪狗之家領養了三條狗,其中一隻臘腸狗不知道為何被拴住,另外兩條狗雖然一開始很兇,但知道我們是客人後,變得非常愛撒嬌。


最後老闆載我們到苗栗頭份市區覓食,路途中與他閒聊,才知道他本是台北人,聽聞朋友在三灣有塊地要賣,他說不然讓他開一間民宿兼咖啡廳,服務行經台三線的重機騎士。只是近年台三線開始廣設測速照相機,導致重機騎士減少,連帶的他的收入也跟著銳減,準備將這地方收一收,回台北另起爐灶。


「所以門口貼的售真的是要賣掉囉!」

「對阿!你看平日也沒什麼人,今天就你們一組客人。」

「那老闆回台北也是要開類似的餐廳嗎?」

「對阿,我在石碇那邊已經有另外開一間了,也是重機主題的咖啡廳。」


我們在頭份用完餐,等待與老闆碰面時,一度很擔心老闆放我們鳥,幸好最後老闆有出現,還貼心問我們有沒有吃飽。老實說我們也不敢吃太多,畢竟我的背包裡還有一碗泡麵、一個統一布丁等著我。


當天晚上,我跟玲分享小時候我們全家出遊都會做的一件事:想辦法把門堵住。


我爸是個很沒有安全感的人,每回出遊,他總是會搬一張椅子或是桌子,放在門後,他說這樣如果有人半夜進房才可以馬上知道。


這晚,不曉得為何,我也想這麼做,可能環境太過偏僻,加上整棟只有我跟玲兩個客人。而且,門竟然無法上鎖,老闆也沒有給我們房間鑰匙。種種跡象,讓我腦中浮現了瘋狂殺人魔的樣子。


玲看我如此謹慎,她開始露出恐懼的表情,我說這是防範未然,她說她不反對這樣做,只是她突然也覺得有點可怕。


我接著又開始檢查衣櫃、抽屜、廁所,看有沒有針孔攝影機或是詭異的東西,雖然沒有找到任何對我們構成威脅的東西,但是抽屜裡倒是有一些特別的文件,像是老闆當初籌備這間民宿的成本估算表還有其他合約什麼的,我沒有仔細看,只是覺得把這些東西放在客人房間裡也是很奇怪。


那晚,我跟玲吃完宵夜,看了一下隔日氣象,「大晴天」,我們都鬆一口氣。但我當時不知道,隔天是整趟旅程中最辛苦的一天,如果能重來,我一定會做出不同選擇。



走了三天,第一次回到如此人聲鼎沸的街頭,那感覺非常奇妙,竟一點都不會想念,只想趕快回到安靜的居所。
這天就以一張我用手機幫客戶趕案子的me做結尾。


※資料來源:

1. 文化部台灣大百科全書

2. 新竹縣北埔鄉公所



 

※延伸閱讀 (陸續更新中)


【樟之細路 Day 0】 寫在出發前,對百里長征的念想

【樟之細路 Day 1】 雨水汗水血水交融流下,走過雲霧繚繞之徑

【樟之細路 Day 2】 咬著客家菜包起程,遭逢猝不及防的別離

【樟之細路 Day 3】 雨水沖刷後留下來的是純粹還是泥濘

【樟之細路 Day 4】

【樟之細路 Day 5】

【樟之細路 End】


123 次查看

最新文章

bottom of page